“旱作玉米密植粒收及地膜科学使用”项目现场观摩会在平凉举办-院内要闻-平凉市农科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欢迎进入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院内要闻

“旱作玉米密植粒收及地膜科学使用”项目现场观摩会在平凉举办

来源:
作者:办公室
点击数:199
发表时间:2023-11-13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旱作玉米推技术提单产和农田地膜污染防控行动,11月10日,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主办,甘肃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平凉市农业科学院承办的“旱作玉米密植粒收及地膜科学使用”项目现场观摩会在平凉市农业科学院高平试验站举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玉米栽培学组副组长李少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西北片负责人薛吉全,省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樊廷录,省科技厅、省农科院、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省农技推广总站、平凉市科技局,庆阳市、平凉市两市玉米生产大县农技推广、农业环保和科研机构等部门的领导专家,有关地膜、农机具生产企业、高平镇村社干部群众代表80多人参加了观摩会。平凉市农科院院长张国钰主持会议。



观摩会上,樊廷录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围绕陇东旱作玉米推技术提单产和农田地膜污染防控行动集成研发出的6项关键技术,筛选出一批抗逆性优异、耐密宜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联合兰州鑫银环等地膜生产企业,研发出功能期在100天左右,产量与普通地膜相当,机械粒收后可随秸秆一起翻压还田分解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为陇东旱作区玉米绿色高效生产及地膜污染提供技术支撑。薛吉全作了点评,认为连续多年在旱作区玉米密植粒收及地膜科学使用上集成研发出的新技术、新模式,对优化旱作区玉米种植结构,实现玉米单产提升及有效解决农田残膜污染等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示范推广,并就今后在有关技术模式的集成研发、总结凝练、示范推广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随后,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续创业研究员向与会代表重点介绍了今年引进试验示范的17个玉米新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及大田测产,以及引进的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田间表现及埋设试验等情况。



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抗逆耐密宜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展示、机械粒收、秸秆机械化粉碎、深耕还田、全生物降解地膜田间和土壤埋设降解等情况,并对参试的17个玉米新品种开展机械粒收现场实测,其中五谷737、陇单636、迪卡159等3个品种产量在1000kg/亩(折合14%含水量)以上,再次实现了陇东旱作区玉米生产突破“吨粮田”的目标。同时,与会代表对我院组织实施的旱作玉米绿色丰产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该示范点能够紧密结合旱作区玉米生产实际,以玉米增密增产为主线,以新品种筛选评价、地膜污染控制、关键环节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创新等为研究方向,筛选出一批适宜陇东旱作区抗逆性优异、耐密宜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集成研发出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今后实现玉米生产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助力旱作区玉米单产提升及地膜科学使用提供了科技支撑


撰稿:王腾飞  编辑:赵海燕  审核:李荣来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