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冬小麦施肥关键技术
科学平衡施肥是实现冬小麦高产的关键因素,由于小麦生长期较长,在不同生育期,对各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同。故而,种植人员在确定施肥量时,需细致剖析土壤条件、种植技术等各项影响因素,并依据冬小麦的营养特点、需肥特性以及生长状况,灵活把控施肥量,合理运用施肥技术,以提升施肥效果,实现预期的冬小麦产量品质目标。
1.基肥。冬小麦基肥应选用腐熟的农家肥,并搭配适量的化肥,以充分发挥基肥的重要作用,显著提升土壤供肥水平。同时,充足的基肥能够增强冬小麦植株的氮素水平以及分蘖能力。通过对冬小麦整个生育期的养分进行精准调控,满足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养分需求,使土壤肥力得以充分彰显。有机肥的施入方式以均匀撒施为主,撒施后利用机械进行深翻,确保分层次施入,同时注意肥料不可暴露于土壤表面。在明确产量的前提下,分析植株生长状况,为保障养分充足,应保持亩施有机肥3000kg左右。此外,根据土壤肥力、目标产量确定氮、磷、钾化肥施用量。中等肥力土壤,若目标产量为每亩300-400公斤,一般亩施纯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5-7公斤、氧化钾4-6公斤。氮肥中基肥与追肥比例约为6:4,磷肥、钾肥全部基施。
2.冬前追肥。在施肥管理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苗前追肥管理,以利于麦苗冬前分蘖,顺利过冬。冬前追肥对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积累更多碳水化合物,提高其耐寒能力,避免在冬季温度较低的自然条件下出现发育不良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冬小麦苗期对肥料的需求量相对较小,需要种植人员合理控制追肥量,一般用量占到总量20%左右即可。冬小麦分蘖期为小麦喜氮的高峰期,若种小麦前未及时施入充足的有机肥当作基肥,为有效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壮苗分蘖,以弥补基肥不足,需要重施氮肥。小麦进入越冬期后,施用粪肥具有良好的保暖防冻效果,有利于小麦植株在后期生长中积累更多养分,同时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旺盛,避免在冬季出现冻害,为小麦植株顺利返青做好充足的准备。
4.返青肥。如遇冬季或春季降水充足,小麦返青期结合春季降水亩追施尿素3-5kg。在小麦种植田块基肥充足,植株生长状况较好时可以不施返青肥,但要做好蹲苗工作,防止小麦植株出现倒伏现象,有效保障冬小麦产量。
5.拔节孕穗肥。拔节孕穗期是冬小麦的需肥临界期。要看苗、看天、看地的不同情况分类施策来巧施拔节孕穗肥,对于旱地麦田,要镇压与划锄结合,提墒保墒,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趁早春土壤返浆或降雨,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尿素5~7公斤为宜。
6.叶面喷施。在灌浆期,选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芸苔素内酯+吡唑醚菌酯·戊唑醇+高效氯氟氰聚酯等混配,利用植保无人机叶面喷施全株,起到促苗壮稳长、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高和防病防虫等多重功效。
上一条:无
下一条:高粱灌浆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